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业务进展
矿产地质
环境地质
基础地质
生态地质
灾害地质
能源地质
城市地质
自然资源调查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信息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进展 > 信息化
【智慧城市 绿色发展】陕西:以时空信息为支点撬动城市发展
来源: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 作者:张瑜 | 时间:2018-08-15 16:31:30 | 人气:

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发展亮点。近几年,经过国家、省、市多方共同努力,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迈入转型跨越新时代。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力推进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与共享利用。西安、咸阳、安康、汉中、铜川等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汇聚时空数据,打造幸福城市,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汇聚时空数据 实现西安跨越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正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展现出新形象。智慧西安大数据和云平台建设作为一个坚实的支点,撬动大西安实现跨越发展。

  西安市在2016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各类政府信息资源整合,重点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建设,构建西安‘大数据’服务平台”的主要任务。

  随着国家战略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西安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经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大城市之一。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并同时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全国8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同时,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市跻身国家第9个中心城市。

破解城市难题,实现特色发展。

  随着各领域信息化应用的不断增加,相关部门对地理信息的类型、覆盖范围等需求更加迫切,需要提供更多个性化、更易用的信息服务或工具。同时,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传感器获取的动态感知信息、大众通过移动终端分享的兴趣点或舆情信息、互联网厂商通过大数据得到的分析信息等,都需要时空信息云平台提供智能服务。西安市时空大数据和云平台提供的公共基础数据与功能服务,通过提升地理信息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协同服务能力、整合与挖掘分析能力,以及与现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能力,有效带动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部门信息化从解决单一的管理或服务问题,向科学、综合决策方面发展,在横向上实现多部门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撑、在纵向上提供灵活的个性化服务,使业务应用不断深入,满足多部门业务协同。

夯实数据基础,实现资源共享。

  西安市全力整合西安、西咸新区范围的基础和专题数据,实现“大西安”范围首次全覆盖,支撑西咸一体化“大西安”全流程应用。项目建成了覆盖全市主要城区的基础地理数据库;完成了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网络及软硬件环境建设;完成了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和建库工作,对西安市三环范围内近400平方公里“地毯式”普查,数据分为区片小区、街巷路名、门楼牌、标志物与兴趣点名称等14类,一共超过20万条记录,是西安最齐全、权威的地名地址数据库;时空化市域大比例尺矢量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新建、整合三维模型数据,整理了水利、城管等20多个委办局数据,城市宏观经济数据等一系列专题数据,形成时空基础及时空专题数据库;基于西安市电子政务办电子政务云平台,在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地理信息服务总线、云服务门户、时空信息展示中心、时空信息服务中心、时空信息共享交换中心、时空信息应用开发中心、时空信息云管理中心、时空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时空信息数据挖掘系统等,形成云化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的框架,为智慧西安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与更灵活的服务方式。项目建设实现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已成为西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手,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提供了基于空间位置的各项应用服务。

突出应用示范,实现精准管理。

  西安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和云平台建设项目主动接轨部门需求,平台应用已拓展到环保、城管、公安、120、110、消防、地震、应急、食品药监、应急、质检、规划、气象、水务等20多个领域,曲江、浐灞、高新等开发区都已开展相关应用。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完成了智慧水务、市防汛指挥、市应急办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的对接,通过服务支撑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国际港务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沣西新城地理共享平台建设,并基于平台支撑市民情大数据和移民脱贫(搬迁)信息化系统开发,在推进基于云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集约共享与协同应用,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经过保密处理,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服务,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社会机构等不同信息分类,实现三环范围内的地名、单位、道路、卫生、教育、公共交通、餐饮、娱乐等兴趣点的精确查询、关键字模糊查询和空间定位,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准确的查询服务。

形成成果体系,做好技术沉淀。

  西安市建设完成“大西安”范围(西安+西咸新区)时空数据体系,形成历史现状一体化、二维三维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室内室外一体化、静态动态一体化的时空信息一张图服务体系。时空信息云平台完成地理信息服务总线、云服务门户、时空信息资源展示中心、时空信息服务中心、时空信息共享交换中心、时空信息应用开发中心、时空信息云管理中心、时空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时空信息数据挖掘系统。同时,完成了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和数据分发机制建设,制定了西安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格式交换标准、政务框架数据规范、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专题数据规范等13个标准规范,其中完善已有规范5个,新增数据规范4个,新增服务规范2个,新增管理规范2个。

多元技术融合,打造智能服务。

  西安市基于矢量、影像、三维、以及各类专题数据,形成了二三维一体化、室内室外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历史现状一体化、动态静态一体化(基于物联网监测)的时空信息云服务体系;构建了时空大数据处理引擎,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文件数据、实时位置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互联网数据等数据源提取、清洗、转换、加载和数据仓库存储,以及空间化展示;打通了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20多个政务应用、600多个业务专题数据,实现数据资源横向“互联互通”;基于云平台形成了社会经济、行政区划、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城市运行、城市应急、城市建设、人口管理、生态与环境、基础地理等10类主题资源;依托时空信息云平台建立地理信息应用的二次开发平台,提供智能化的基础地理API,行政区划API,城市基础设施服务API、资源环境服务API等。

  西安市以部门需求为导向,对各部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智慧西安时空信息云平台已成为智慧西安的时空基础设施,后续将深入挖掘分析,发挥时空大数据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市县一体化的时空信息云平台,探索在空间规划、防灾减灾、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全面推进地理信息在全西安市的应用价值,积极发挥时空信息云平台基础性作用,做好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管家,促进西安市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

建设智慧咸阳 打造幸福城市

  近年来,咸阳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加速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是咸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咸阳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驱动、顶层设计、统筹实施”的原则,紧紧围绕“兴业、优政、惠民”三大目标,以理顺体制机制为保障,直面改革难点,紧盯百姓痛点,着力推进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全力打造咸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

“在咸阳”APP界面。

  智慧咸阳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是在已建成的数字咸阳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通过云环境建设、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应用示范拓展、支撑体系建设等实现全方位的提升。从感知信息的实时接入,发展到准确定位、有机整合、深度利用。从资源的分布式存储、逻辑式集中,发展到用云计算、宿主资源;从服务对接,发展到知识引擎、按需服务。

理顺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

  咸阳市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发改、工信等25个部门为成员组成的咸阳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网信工作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由咸阳市信息办牵头实施,先后承担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应用项目试点、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试点、国家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陕西省信息融合发展示范城市试点、陕西省智慧城市综合试点等7项创建任务,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紧跟民生需求,打造智慧格局。

  咸阳市构建一中心,两平台,两枢纽,六个一,N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格局。“一中心”是大数据中心;“两平台”是为智慧咸阳提供基础支撑的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和全市统一的政府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两枢纽”分别是支撑全市各级各部门数据交换共享的数据枢纽和覆盖市、县(区)、乡镇(街办)、村(社区)的网络枢纽;“六个一”是便民服务一号通、群众办事一站通、惠民资金一卡通、掌上咸阳一点通、无线城市一网通、精细治理一格通;“N项应用”是依托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提供丰富时空信息资源覆盖交通、社保、医疗、教育、环保等行业领域的重点大数据应用,基本实现了惠民服务便捷化、政务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信息经济持续化、网络安全自主化。

打破信息孤岛,统一整合资源。

  通过建设全市集中统一的智慧城市云平台,发挥云计算按需服务的特点,融合了全市各部门机房、网络、计算、存储、视频等信息化基础资源,形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分布式云架构,提升基础资源利用率,实现了业务和承载环境的分离;整合了各部门业务专网和视频网,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网和视联网,成为纵向联接市、县(区)、乡镇(街办)、村(社区),横向联接各部门的网络枢纽,有效促进了网络互联互通,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采用“前端+后端”两端融合的方式,整合了公安、交通、民政、社保、卫计等部门服务资源,变“条块分割”为“服务集成、纵横联通”,对新建系统按照统一标准统筹实施,前端整合了入口,后端整合了服务,解决了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难题,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业务整合基础。

扎实推进应用,提升治理能力。

  咸阳市基于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及云平台和“六个一”的通用应用,搭建了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将大数据分析应用到经济运行监测以及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社会保障等领域,成为有效破解深化改革难点、百姓生活痛点的利器。同时,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各个行业部门的共性需求,采取“模块式发开、积木式搭建”的方式,探索建立了云管通、数管通、政务通、视频通、短信通、易货通等33个智慧城市建设通用标准件,在建设具体的行业智慧应用系统时只需根据功能需要自由组合,快速搭建,探索出一条“大统筹、重应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咸阳建设之路。

形成多元模式实现共建共享。

  咸阳市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咸阳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整合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相关项目资金,争取中省资金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转变政府职能,由“政府包揽”转变为“政府引导,多元共建,放管结合”,成立了国有控股的本地化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公司,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咸阳市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累计投资3.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9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亿多元。此外,为确保建设成果的现实性和鲜活性,咸阳市建立了“分建共享”项目运行维护规范和机制,咸阳市人民政府负责建立健全基础地理信息统一采集与分发服务机制,指导各部门的系统统一到平台上来,确立该平台的权威性、唯一性,并且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保障运行维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级更新维护,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更新与维护。各行业部门的专业数据由各部门各自负责更新维护,并根据约定发布到公共平台上实现共享,从而实现“上下互联,左右互通”。

  咸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成绩斐然,入选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典案例,写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材。2016年7月,时任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咸阳市调研时指出要在全省范围总结推广咸阳经验。2017年5月,时任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在咸阳召开全省大数据发展暨推广咸阳新型智慧城市现场会,总结推广咸阳经验。

建设数字安康 架构智慧蓝图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安康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安康市人民政府的共同领导下,数字安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力推进,进展顺利。

  数字安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选择需求迫切、代表性强的规划、国土、旅游及公众领域,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了应用示范系统,既检验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可靠性,又为相应部门开发了实用系统,切实提高了决策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了系统建设在地理空间数据方面的资金投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安康市高度重视,要求各委办局和县区政府积极做好专题数据和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要求牵头单位进一步优化方案,合理规划,兼顾项目采用技术的实用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一批既熟悉业务、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安康市还专门就平台的推广、运行、维护等方面出台有关文件,建立了更新维护和运行服务的长效机制。

  数字安康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完成了一库一平台和七个应用系统,即:一个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含覆盖完整、内容全面、形式丰富的基础测绘数据、影像数据、安康市建成区200平方公里的地名地址、门牌号码等数据;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精细三维模型,第一次以在线服务的方式向规划、旅游等部门提供了三维数据,创新了三维模型的展现模式,实现了夸克浏览器、移动终端以及环境VR的高效显示,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与维护;一个安康市唯一的、权威的、全覆盖的、多尺度无缝集成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通过信息提取、实体加工、地理编码、整合重组,结合网络化运行应用服务与运行维护系统功能,提供网络在线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便捷服务;七个应用系统是安康市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安康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安康市三维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安康市两规合一系统、安康市智慧旅游三维服务系统、天地图?安康(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和安康市市域城镇体系数字平台,根据各部门对地理信息需求的现状,可提供在线地图、标准服务、二次开发、智能装配、三维应用等服务,应用部门通过政务网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调用以及各种专题信息的集成交换。

  安康市城市规划管理系统整合了安康的规划数据与三维地形数据、模型数据,通过对拆迁或新建的项目与原方案对比或多套方案对比,开展场景效果、视域分析和日照分析,确定最终方案,实现了安康市城市规划的空间化与可视化,加强了规划方案的便捷和有效性,解决了安康市因城市发展迅速而造成的规划管理上的不便。安康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以三维效果演示为主要建设目的,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规划专题数据的基础上,将城市三维可视化展示,实现了城市空间信息的有效管理与集成以及地形地貌的三维浏览、三区四线二三维展示与联动,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决策和技术手段。安康市三维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市规划成果与三维场景的浏览展示、编制查询等操作,为规划局进行重大项目论证和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规划管理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安康市两规合一系统基于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闭合循环为指导思想,以用地地块为对象,从空间约束、规划层次、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四个维度,建立了“两规合一”“实施一张图”和“现状一张图”具有关联关系的“循环用地”动态一张图综合数据库,实现了用地管理“现状—规划—实施—现状”闭合循环模式。安康市智慧旅游三维服务系统整合了安康市最权威的旅游服务资源,通过科学的信息组织和三维呈现形式,构建了全市旅游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为安康市搭建一个展示安康自然风貌、历史文化景观和风景名胜区的网络平台,为游客提供一个直观、动感、交互性强、信息内容丰富的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展示安康风貌、推介旅游产品、提供政府服务、助力客企对接的目标,提升安康旅游的品牌形象。天地图?安康实现了国家、陕西省天地图的互联互通,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地图浏览、在线查询和出行参考等三大类功能,使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对系统内的十几类公众兴趣信息进行全面查询和快速定位,系统提供的公交换乘和线路查询工具可以便捷地为公众出行提供准确的参考。

  按照“面向需求、按需服务”的思路,安康市攻克了平台软件功能服务、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细颗粒分解”和基于先验知识的需求解译等关键技术,率先研制了个性平台的在线按需订制,在功能与数据相对“固化”的通用地理信息平台基础上,扩展了平台服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基于云计算的思路,搭建了机房环境和按需服务的平台软件,为全市提供了硬件基础设施服务、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平台软件功能服务等。

  数字安康扎实推进,创新发展,为架构具有区域竞争力、协调发展、一江两岸、一心多区的智慧新安康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