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质文化
地学万花筒
地学科普
地质遗迹
文化天地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文化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文化天地
百味盐为首——盐之源
来源: 三秦地质 | 作者:唐永忠 | 时间:2019-12-14 17:05:58 | 人气:

  在上期的“百味盐为首——盐之类”中,我们认识了海盐、井盐、池盐、岩盐等各种各样的盐,那么问题来了,盐到底是如何被人们发现并使用的呢?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盐的开发利用史,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本期:百味盐为首——盐之源。

  古往今来,盐乃百味之首,“国之大宝”也,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最早何时开始食用盐,尚无确凿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盐的发现和食用,如同火的使用,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人类饮食文化正是从品尝万物开始的,大自然赐与人类的万物中,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都是通过人的亲口品尝的积累,才获得食用经验的,古代先民无数次地大胆品尝,构筑起了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阶梯。

  在人类没有发现盐之前,古代先民处于“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蒙昧时代,尚不知何为咸味,亦不知盐为何物。史前人类获取盐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吃动物和植物的血和肉来获得。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盐,出于生存的本能,它们对这一生命所需物质的嗅觉感应往往比人类灵敏。人类沿着动物开创的寻盐之路发现了盐之后,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自发食用盐的新阶段。人类饮食文明的大幕开始徐徐拉开。

  盐的来源可分为岩盐、井盐、海(池)盐等。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有池盐,产地在晋、陕、甘等西北地区,最著名的是山西运城的盐池、陕北盐边等,历史悠久。类似“煮海为盐”,通过盐池卤水蒸发结晶而成。《史记》记载,黄帝曾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尤于涿鹿,后又“邑于涿鹿之阿”。据专家考证:“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涿鹿”。而“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另一种自然盐是岩盐,因产于“盐山”故称岩盐。产地在今天甘肃环县南曲子附近和甘肃酒泉市。所谓“盐山”实际是指大粒矿盐产地,因地层的不同所含的微量元素各异,从而出现赤、紫、青、黑、白等不同的颜色。另一种为井盐,通过凿井抽取地下卤水蒸发获得固体食盐。

  古代先民经过无数次随机性地品尝海水、咸湖水、盐岩、盐土等,尝到了咸味的香美,并将自然生成的盐添加到食物中去,就逐渐用盐作调味品了。盐有着广泛用途,食盐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盐化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用来铺路,盖房子。

  中国第一口盐井

  食盐的开采与生产,一方面可以采集盐湖、岩盐的天然晶粒,另外一方面,通过“煮海为盐”或者井盐来获得固体的食盐,也是常见的生产办法。我国“煮海为盐”由来已久。《世本》书中著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来自战国,汉、唐至宋流传很普遍。《中国盐政史》中有“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的说法。而考古发现也证明,我国自将近5000年前就已经学会煮制海盐。宋朝程大昌在《演繁露》中写道:“盐已成卤水,暴烈日,即成方印,洁白可爱,初小渐大或数十印累累相连”,形象地描述了食盐通过蒸发结晶成为晶体的过程与食盐的形态。

  早在公元前255-251年战国末期,秦蜀郡太守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在四川双流县开凿了一口宽2米深15米的广都盐井,这是中国第一口盐井,拉开了井盐开采的序幕。汉代四川即有井盐生产,自贡盐业肇始应在东汉章帝时期。北宋庆历以来,四川盐业在总结大口井盐开凿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一种新型的小口径盐井——卓筒井。这种盐井,在世界上率先使用钻头,竹制套管和安装了单向阀门装置的汲卤筒,宋代卓筒井的出现,使钻井技术发生了新突破。明清时期,四川井盐生产工艺突飞猛进,自贡盐场随之日渐兴盛。被列为国家级文物的世界第一口1001.42米的深井—燊海井“水火两旺”,天然气与卤水并存的奇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明代《天工开物》中《五金》一篇,对井盐开采、盐气共存奇像,也有非常详实的记载。历史上,明朝嘉靖年间,釜溪河边有一口自然流出卤水的盐泉,后开凿成盐井名自流井。1892年首次在自贡的自流井发现了盐岩,揭开了中国开采深层岩盐的历史。1939年,因盐设市,因自流井和贡井的缘故即合称自贡。自贡有纵横几百里的盐场,历史上境内天车林立、枧道阡陌纵横,井灶星罗棋布,被誉为中国的盐都。

  在美丽的青海湖,有个著名的盐都叫茶卡。这是世界上一个神奇而不可思议的地方,路是盐铺的,房子是盐盖的,岸边上只见咸盐不见土,连绵不断的是盐山,看不到边的是盐海,走到的便是盐湖,这里几乎不长植物,但到处开满盐花。“茶卡”是藏语,为“盐池”“青盐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盐湖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盐层平均厚度4米,最深处达13米,储量约4.5亿吨。史料记载,茶卡盐湖是中国最早开发的盐湖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地的盐已在西北、中原地区享有盛誉。

  天气晴好时,茶卡盐湖湖面就像一面魔镜,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流淌的白云映照下,天高云淡,天地湛蓝,碧空如镜,湖天一色,古老的小火车缓缓驶向天之尽头,悠扬的琴声空灵飘荡,仿佛坠入仙境。

  神奇的盐喀斯特世界。在新疆拜城县拜城镇吐孜贝希村附近23千米处的盐矿,2019年5月发现天然岩盐溶洞。这里有一座以岩盐为主的山体,由于多年雨水作用,在山体中间形成一个约1000平方米大小的岩盐溶洞,同时,在山顶上方,还有一个类似天坑的塌陷坑。有奇特的盐喀斯特,在这个岩盐溶洞中密布着众多块状、粒状、钟乳状和盐华状的盐石笋、盐钟乳等,发现有1000多根岩盐柱,景象蔚为壮观。

  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总工程师范延宾看见岩盐喀斯特地貌说:“像这根盐钟乳来说的话,它长大概是80公分,估计它的这种形成需要8到10年左右,这个速度比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的石钟乳要快得多,根据资料显示的话,石钟乳它的形成每年大概0.1到3毫米左右。盐溶的喀斯特地貌,它的组合样式和丰富程度,和这个观赏性,规模和稀有性,使我感到非常震撼,非常兴奋”。

  后记:

  关于“盐”的故事我们就先说到这里。在阅读了《百味盐为首》系列文章后,有没有对我们常见的“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呢?其实,盐的用途,远远不止食用一种,它还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等等,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总的来说,百味盐为首,我们生活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