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学科普
地质沙龙
矿产知识
地质灾害
名家讲坛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名家讲坛
李捷
来源: 360百科 | 作者:网络 | 时间:2015-05-14 14:43:00 | 人气:

  李捷(1894年4月29日-1977年1月30日),号月三,河北成安县人,地质学家、区域地质学家,是我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被称为“中国地质科学十八罗汉”之一。早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建设厅厅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勘测设计管理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等职。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层》、《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秦岭中段南部地质》、《广西罗城黄金寺附近地质》等。1977年1月3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病逝。

  1  人物简介

  李捷(1894~1977),中国地质学家。号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1977年1月30日卒于宁夏银川。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矿产调查队队长,河北建设厅厅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勘测设计管理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等职。早年李捷在华北、鄂北、豫南、陕南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层》等文。

  30年代他先后在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和江西等省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鄂西第四纪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划分了鄂西山区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后,他主要从事水利电力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工作,为国内众多水库、水坝、水电站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1919)、《秦岭中段南部地质》(合著,1930)、《广西罗城黄金寺附近地质》(合著,1936)和《河南陕县三门峡第四纪冰川遗迹》(1959)等。

  2  生平经历

       2.1家世与问学

  李捷(1894-1977年),字月三,河北成安人。1913年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师承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中国学者培养的第一批地质专业人才仅22名,李捷是其中之一。

  中国北方广植白杨。古诗说:“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李捷有地质界的老资格和优秀学术成果,令人感佩的憨厚与执著,有对朋友患难相助的一脉古风。他用功甚勤,终成大器,在中国百年地质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然而他自幼失怙,中年失子和爱妻凋丧,晚年有家不能归,可谓一生坎坷多劫;难得的是其性情与心怀坦荡,忠厚不改,对事业的追求矢志不移。他所负载的不仅是传统的禀赋和专业学识,还有中国学人坚忍、悲悯的心怀。

  李捷是遗腹子。上面一个哥哥长他9岁。乡间尚存古礼,家里虽是河北农村的小地主,母亲辛勤持家,十分简朴。及长,李捷越觉母亲的艰辛和自强的鞭策。家里没有劳力,比较起来,弟弟念书比哥哥更聪慧,母亲忍痛让长子辍学,供李捷一人读书。上小学时,一个冷馒头夹蒜泥就是一顿早饭。到县城上中学,李捷头一次见到炸油饼,馋得很,心里嘀咕:要是有零钱,就买一个尝尝。后来,李捷百吃不厌的就是炸油饼。

  1913年初,丁文江在北京筹办“地质研究所,招中学毕业学生学业优异、体力强健者,期于三年内造就技士。”学生免收学费,毕业后即可到地质调查所,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正是李捷这种家境的青年的首选。19岁的李捷以“正选”资格考入。名曰地质研究所,其实是一个30名学生的地质学校。中国地质学由西方引进,当时地质人才奇缺,教师基本是聘请兼职,唯一的教授是刚从欧洲留学回国的地质学博士翁文灏。有人上门高薪聘请翁文灏,翁认为自己“学的是地质,去做总工程师,学非所用”,尽管“到地质研究所教书薪水是60元一月。因为这种工作很合我的素志,我就一口应承”。

  地质研究所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设置国文、解析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图画等基础课程,有动物学、地理学、测量学、照相术等专业基础课,还有普通矿物学、岩石学等多门类的专业课。丁文江承担古生物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野外地质调查。晚年的翁文灏回忆:“丁所长主张,调查地质者必须短装步行,亲身携带铁锥(敲石头)、指南针和倾斜仪(定方向,测倾斜)、放大镜(看微小矿石)和小刀(定硬度),一路用心观察,采取标本,并用走路速度或步数为距离标准,将一切考察所得,记在图上。”

  三年下来,农商部官员和外国专家对地质研究所的教学评价颇高:“此次卒业生之成绩极佳,其程度甚高……实与欧美各大学三年毕业生无异。“为中国科学上第一次光彩。”

  李捷在学习期间成绩并不突出。1916年结业的22名学生,有18人进入北京兵马司胡同九号地质调查局(后称所),分三等:调查员、学习调查员和继续学习,李捷属“仍著留所学习”。两年之后,地质调查所将李捷等人“销去学习字样,改为调查员”。多少年后,胡适在台湾的萧瑟秋风里,回想挚友丁文江创办地质研究所的如烟往事,他说:“中国地质学界的许多领袖人才,如谢家荣,王竹泉,叶良辅,李捷,谭锡畴,朱庭祜,李学清诸先生,都是地质研究所出来的。”由此可见,大器晚成的李捷早已一改刚毕业时的晦暗境地,成为业界的一方翘楚。

  2.2先行者的建树

  1920年,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和邢端募捐建造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扩建陈列馆。1922年7月17日,地质调查所举办隆重的图书馆、陈列馆新馆开幕典礼,捐资千元的黎元洪大总统莅临典礼,合影留念。28岁的李捷坐在第一排台阶上,敦实的身材,平头,一脸忠厚。

  问学时的老师翁文灏,在李捷到地质调查所以后,一直任代所长、所长。李春昱曾回忆说:“抗战前地质调查所的办公时间是上午9点到12点,下午2点到5点。但是翁先生经常中午不回家吃饭,让工友到兵马司街口小饭铺内买一碗汤面或烩饼,在办公室里吃,就算一顿午饭。晚上则往往在灯下工作到七八点钟才走。”师长干事业心无旁骛,不患个人得失;学生干工作也全身心投入,近于痴迷。这种影响之大已颇有些禅意,是不着痕迹,以心传心的浸染,如迦叶微笑,世尊拈花。

  地质图对地质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早在1912年,章鸿钊就提出编制中国地质图的计划。丁文江、翁文灏任地质调查所所长之后,一直把编制中国地质图作为“地质调查机关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决定采用国际地图分幅法,将全国陆域以1∶100万比例尺分为60余幅,依次编绘。20世纪20年代,李捷和他的同学谭锡畴、王竹泉主编了中国最早的三幅1∶100万地质图。1921年,李捷到安徽淮泗等地,雇了牲口,驮着仪器、标本,深入荒村僻壤,将实地调查的地层、岩性、地质时代等内容填绘到地形图上;未测地形图的地区,还要先测绘地形图。1929年,地质调查所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李捷主编的1∶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此后,编图举步维艰,其他60余幅地质图成了梦中残月。1∶100万中国地质图的三幅开山之作,李捷参与三幅的填图,并主编其一,这项功绩随着几十年来中国地质图多比例尺、多版次的面世,愈显卓著。

  1926年,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步达生主任协商,开展周口店的发掘,并策划合作成立新生代研究室。这项工作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1927年2月,地质调查所安排李捷和瑞典学者布林主持发掘。同年4月,周口店大规模的发掘开工了,每天投入60个民工,半年之后,清理出化石材料500箱。布林从中找到一颗保存完好的人牙化石。很快,李捷在《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发表《周口店化石层》一文,次年在《科学》上发表《周口店采集研究之经过》。步达生根据这颗下臼齿的性质和地理分布上的意义,建议建立一个新属新种,即俗名“北京人”,学名“北京直立人”。1929年12月,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震惊中外学术界的北京猿人头盖骨。科学需要积累和拓展,也不能不讲运气。李捷和布林已经叩响封闭着惊世财富的大门,而大门却于两年后在裴文中的面前隆隆打开。贾兰坡曾说,在周口店的研究中,“公平地说,李捷先生是立了头功的”。

  李捷在周口店期间,朱家骅已经把他聘为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虚席以待。李捷于1928年离开地质调查所,没有去广州,而是应李四光之请参与组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里有职员29人,其中有李四光、李捷等专任研究员8人。当时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大小机关纷至,房屋十分紧缺。地质研究所只得随院部暂设上海,租用民房,几经搬迁。1932年1月,淞沪之战爆发,地质研究所所在的曹家渡临近火线,李捷他们只得再度搬迁。李四光后来回忆说:“隔不了多久,几个人又要扛起‘地质研究所’这块招牌,在上海马路上跑来跑去。”直到1933年秋,南京鸡鸣寺路新址落成,所里迎来战前短暂的黄金时期,工作全面铺开,李捷与舒文博、俞建章、朱森、张文佑一道,足迹踏遍湘、鄂、桂、黔以及江苏地区。李捷和俞建章由同事结为儿女亲家,此为后话。

  “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以湖北为后方和重要资源产地,急待开发湖北矿产,以利国防。湖北省政府建设厅商请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组织湖北矿产调查队。1937年12月,李捷接替李毓尧任队长。三年后,李捷向湖北建设厅提出四处可资开发的矿藏:郧阳砂金矿、巴东盐矿、兴山煤矿和恩施贡抚黄铁矿。当时主持省政的陈诚为李捷的《湖北矿产调查》一书作序:“披览之余,弥觉振兴矿业之不可缓,如鄂西之铁,鄂北之金,蕴藏均称丰富,资用可期无穷;若能尽量启发,岂惟本省建设之助,国防建设胥利赖之。”

  2.3忠厚善良的人

  早年李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