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新闻资讯
省部要闻
要闻
基层动态
重点资讯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陕北丹霞地貌阶段性调查成果研讨会在延安召开
来源: 办公室 | 作者:刘一叶 | 时间:2017-10-19 17:14:44 | 人气:

  10月16日,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延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主办,延安市国土资源局、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的“陕北丹霞地貌阶段性调查成果研讨会”在延安召开。

  此次会议邀请了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教授彭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遗迹调查评估室主任、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负责人董颖教授等国内相关专业8位著名专家组成专家组。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延安市人民政府市长薛占海,副市长杨光远,省地质调查院院长苟润祥、副院长黄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地质调查院院长苟润祥主持。

  15日,与会全体专家和省市县相关单位(部门)人员现场考察了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雨岔村、志丹县象咀-三台山-康家沟等丹霞地貌地质遗迹。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陕北丹霞地质遗迹调查项目阶段性调查成果汇报,观看了陕北丹霞地貌专题片。8位专家分别进行了研讨发言,对“陕北丹霞地质遗迹调查项目”下部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经专家组讨论形成评议意见书。

  评议意见认为:一是该项目首次对陕北丹霞地貌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查明了丹霞地质遗迹分布范围、类型和基本特征,划分出神木-府谷、靖边、志丹-安塞-甘泉、耀州-旬邑、陈仓等5个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二是在陕北黄土高原区发现了特殊的“沟谷型”丹霞地貌,以谷系形式成群连片出现,发育期次连续,丰富了丹霞地貌的类型结构,是中国丹霞地貌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三是初步探讨了陕西北部丹霞地质遗迹的形成机理。该区丹霞地貌发育在白垩系洛河组、宜君组的砂岩、砾岩基础上,受新构造运动控制,在水动力侵蚀和北方季风气候影响下,形成了有别于南方丹霞的独特地貌景观。四是通过与国内外丹霞地貌的对比分析和研究,陕西北部以青年早期、青年晚期丹霞地貌为主,南部局部有壮年期丹霞地貌分布,是动态地貌过程的自然博物馆,亦是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科学研究与地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五是首次在神木市中鸡镇白垩系洛河组紫红色长石砂岩中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具体属种待鉴定),对古生物演化及古地理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六是确认了延安沟谷型丹霞、宝鸡九龙山-照金峰丛丹霞、靖边“波浪谷”丹霞及府谷“彩丘式”丹霞等为代表的地貌景观带,组成一条重要的丹霞地质遗迹走廊,以雄浑、奇峻、绚丽、幽秘为特色,观赏价值极高。

  专家组认为,陕西是以省域为单元进行丹霞地貌调查的第一个省份,工作意义重大。陕北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地理位置特殊,形态多样,以“沟谷”型丹霞地貌为特色,是丹霞地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类型,特征鲜明,规模巨大,中国独有;陕北丹霞的发现,突破了已往对中国丹霞分区、中国丹霞构成、丹霞地貌类型、丹霞地貌演化和地学效应的认识,其独特性、科学性、观赏性的地质遗迹,构成了陕北黄土地貌与丹霞地貌相依共存的天然实验室和博物馆,改变了黄土高原固有的形象;以“圣地延安”为中心,以陕北丹霞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中国红谷”特色旅游走廊,将改变陕西的旅游产品结构,并进而影响未来的旅游市场结构,对实施全域旅游国家战略和陕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还对陕北丹霞地质遗迹下一步的科学规划、保护申报以及旅游开发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

  省国土资源厅、省科学技术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省地质调查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延安市相关部门和县区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会议。

  陕北丹霞地质遗迹现场考察(一)

  陕北丹霞地质遗迹现场考察(二)

  研讨会场全景

  延安市人民政府市长薛占海致辞

  省地质调查院院长苟润祥主持会议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