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质文化
地学万花筒
地学科普
地质遗迹
文化天地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地学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地学科普
《汉中天坑群》|探秘天坑地理背景
来源: 三秦地质 | 作者:周欣姝 | 时间:2020-09-07 15:35:19 | 人气:

  汉中天坑群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汉中天坑群滋生于秦岭深处的汉中沃土,古人云:“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汉中地处版图核心,坐拥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本期,“三秦地质”将带您了解汉中天坑的地理背景,揭秘其地形地貌、河流土壤的独特之处。

  1.地处核心,四通八达

  汉中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经105°30′30′′~108°24′37′′,北纬 32°15′15′′~33°56′37′′。西与甘肃省陇南地区接壤,南与四川省广元市和达县地区为邻,东、北方向分别与本省的安康地区和西安、宝鸡二市毗连。总面积 27246km2,总人口384.14万。辖汉台区、南郑区及城固、洋县、勉县、西乡、略阳、镇巴、宁强、留坝、佛坪2区9县。交通发达,航空有汉中支线机场;铁路有阳安线、宝成线、西成客专铁路运行,在建有榆渝、兰福、兰渝等铁路线;公路有108国道、316国道、210国道、福银高速十天段(G70)、京昆高速西汉段(G5)运行,在建有银昆高速公路(G85)宝汉段和西乡—镇巴高速公路。

  2.地形峭拔,沟狭谷深

  汉中天坑在汉江南岸的大巴山西段米仓山区,地势险峻,奇峰幽秀, 素以“险峻”闻名。总体山势北陡南缓,从宁强—勉县—南郑—城固一线,山势走向东西向,之中西段走向为东西向,至西乡—镇巴一线转向东南。一般山体海拔在 1500~2000m,最高峰在镇巴县的箭杆山,海拔2534m,较高的山峰还有南郑区的铁船山(2468m)、红山(2367m)和光头山(2389m)。

  地貌:岩溶地貌 ,形态迥异

  汉中天坑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阶梯的西南亚高、中山大区—秦岭大巴山亚高山区, 属于一种由顶面平缓的中、大起伏亚高山中山和深切其间、零星分布的宽谷盆地 (坝子)构成的台原—深谷地貌组合。天坑岩溶地貌集中发育在米仓山北侧的宁强铁锁关—牟家坝—峡口—下高川 一线以南的主分水岭地带。在牧马河流域、玉带河流域以及冷水河流域均可看到典型的岩溶地貌,其常见的地表形态有石芽、溶沟、洼地、天坑、漏斗、干谷、盲谷、落水洞 等,地下形态则是大小不一的溶洞和地下河等,其中以溶洞、泉和溶沟分布较为广泛。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季

  汉中天坑位于中国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带。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横亘于地区之北,大巴山主峰屏障于研究区之南,对气流的运行有抬升阻滞作用,使寒潮属性不易侵入,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春秋略短而冬夏稍长。“雨热同季”给汉中动植物区系提供了优越的滋养因素,有利于亚热带生态系统的孕育和发展。

  01气温:地形制约,分布不均

  汉中天坑所处地区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地形制约。盆地区是温度较高的地方,米仓山区温度则较低。汉中盆地区年平均气温均在14℃以上,其中西部低于东部,盆地向南山地气温则逐渐降低。在冷高压控制下的汉中地区的冬季,是一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其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米仓山地东部的镇巴,达到了2.6℃;春季全区气温回升,4月盆地东部达15℃以上,其中西乡最高,为15.4℃;夏季气温最高,7月盆地气温均在25℃以上,其中偏东部高于中、西部;入秋全区气温下降,10月与7月相比,总体要低10℃之多。

  02降水:春暖少雨,秋凉多雨

  汉中天坑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而秋凉多雨。全区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呈南多北少之势,又因受地形影响,显示出南北山地多、中部盆地少的特点。天坑地区是陕西省降水最丰富的地方,年降雨量超过900mm,其中镇巴多达1258.3mm,南郑区小坝更是测到1788.2mm的年降水记录。盆地区年降雨量少,只有 800~900mm。

  03风:风向四季有变,河谷风速较大

  冬季以东北风与北东东风较多,春季东南季风北侵,夏季多东南或西南风,如果夏季风强弱、进退规律反常,常常引起水旱失调;而夏季风力不强,则偶有暂时性局部狂风与雷阵雨同时发生。秋季盛行偏北风。本地区大风多出现在嘉陵江河谷和宁强。

  3.长江支流,径流充沛

  汉中天坑地区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分属长江一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两大水系。汉江是 长江最大的支流,也是本区最大的河流。汉江流向明显受构造与地貌控制,基本上受控于秦岭和大巴山两大褶皱山系,盆地南北断裂发育,干流呈自西向东流向。两岸支流受控于次一级的构造,北岸支流沿秦岭北西向一组断裂,横切山岭谷地,并相互交织,形成秦岭南坡的格子状水系;南岸支流沿大巴山北东向一组断裂发育。嘉陵江在秦岭南坡一段呈北西流向,在大巴山一段则呈东北流向。

  汉江及嘉陵江流域,是陕西省内地表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平均年径流远高于全省平均值(327.6mm)。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地下水居次要地位,均降雨水补给类型。米仓山大部地区江河径流总量的80%由降水直接补给;汉中盆地及冷水、濂水流域的河川径流总量约有70%由降水补给。米仓山山前洪积扇区和河流下游低阶地区,则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4.土壤类型:黄褐土、黄棕壤

  汉中天坑地区处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带,土壤区划属北亚热 带混生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黄棕壤地带,主要由黄褐土、黄棕壤组成。

  黄褐土是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与河流阶地上,局部可以达到1200m。黄褐土为本区主要耕作土壤。黄褐土分布区年均温11~15℃,年均降水量在800~1100mm,地带性植被为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原始林已不存在。该区地势平缓,相对高差不足100m,母质以冲积物和坡积物为主。

  黄棕壤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地带性土壤,处于黄壤、黄褐土向棕壤的过渡区中。主要分布于巴山山地北坡900~2000m之间。黄棕壤分布区年均温度8~11℃,年均降水量在1 000~1300mm。植被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受人工破坏,纯乔木林几乎不存在。

  汉中天坑群,地处核心、四通八达,生于沃土,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数量丰富,地势独特、沟峡谷深,水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其巨大的资源开发价值将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守护。让我们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共同期待下期天坑系列内容,了解天坑的神奇构造,地质背景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