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质文化
地学万花筒
地学科普
地质遗迹
文化天地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地学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地学科普
【防灾减灾】当地震来临的那一刻……
来源: 科普中国 | 作者: | 时间:2020-04-24 11:31:01 | 人气:

  地震是地质灾害的一种,也是立体灾难,地震除了破坏地表、建筑物以外,还会伴有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毒气泄漏、放射污染、细菌污染、瘟疫等,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面对地震,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处变不惊,及时应对的,许多人因为对地震不够了解,科学防患意识薄弱,当灾害来临时,稍一犹豫就有可能错失逃生良机。所以为了自己及亲人的安全,了解地震、掌握科学的自救知识尤为重要。

  了解地震

  造成地震的原因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种主要类型。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自然力推挤地壳岩层,岩层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产生的,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时引起的地面震动,火山地震的影响范围较小,不会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和人畜伤亡;陷落地震是地表或地下岩层因洞穴大规模陷落和崩塌时引起的地震,洞穴主要有石灰岩溶洞和矿山采空区。此外,水库蓄水、工业爆破、油田注水等都有可能诱发地震。

  地震前兆与地震预警

  地震前,自然界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比如地下水异常,包括:冒泡、发浑、变味等,地下或地面发出地光和地声。动物行为反常,比如鸭不下水、鸡不进窝,惊啼不止;猪、羊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吠不止等等。这些现象称作地震前兆,如果能捕捉到这些前兆信息,及时采取避震措施就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预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技术,但“地震预警≠地震预报”。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约30万公里/秒)比地震波(约4公里/秒)快的特点,向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区发出地震波即将到达的警报。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根据监测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作出时间、地点、震级方面的预测。

  它一般能够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利用这个“时间差”,公众可以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或逃离建筑物等危险区域,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城市供气供电系统、油气管线、核电站、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皆可自动启动制动、关闭等处置系统,减轻可能造成的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此外,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还可为应急救援决策和行动提供科学依据、为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地震来临 冷静应对

  想象一下,当地震不期而至,周围的一切开始猛烈地晃动,那一刻你应该怎么做?是跑还是躲?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如果你在楼房内,选择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就近避震,如承重墙墙根、墙角或坚固的家具旁,不应选择不利于避震的场所,如窗户、镜子以及建筑物外墙。待强震过后迅速有序撤离。

  当家中感到地震时,应尽可能关闭电源、燃气,以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如发生火灾,要压低身体的姿势,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捂住口鼻,逆风逃离。

  震后如何自救?

  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应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地震时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冷静,建立生存信心,设法保护自己。大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对待地震的科学态度是:不怕它,防御它。既要用科学的观点认识地震,又要用正确的方法防御地震。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就是要树立防震减灾意识,了解地球、认识地震,不信谣、不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