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网站!
地质文化
地学万花筒
地学科普
地质遗迹
文化天地
在线调查
  • 您最喜欢的省内地质遗迹是哪个?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岚皋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地学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文化 > 地学科普
踏雪科考,探秘陕北丹霞
来源: 三秦地质 | 作者:周欣姝 | 时间:2020-12-21 16:48:41 | 人气:

  在中国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分布着一种神奇的红层地貌,因其色泽赤艳、纹似绸云,故得美称:丹霞。丹霞不仅具绝佳的观赏价值,还记载着白垩纪以来局部地壳演化的历史,极富科研价值与文化内涵。近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华商报社一行12人,迎着塞上凛冽的寒风,踏着深一脚浅一脚的绵绵积雪,开启了别样的雪后丹霞科考之旅,这也是陕北丹霞科考队员的第一次雪中科考。广大网友也借助直播平台,跟随科考队员一起身临其境,大饱眼福。

  科考队一行

 

  科考团队在风雪中从西安驱车近5个小时首先到达了位于延安市中部的甘泉县,此时的县城已是一片冬雪景象。在此次科考的第一站——志丹县永宁山延进途中,陕北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跃然眼前,广袤的大地上,土窑洞建筑星罗棋布,人烟稀少,不时经过的羊群与牛群闲散吃草,硕大的野鸡与敏捷的鸟兽空中齐飞,为这因寒冬而略显清冷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生气。

 

  洛河

  由于积雪未消,车途一路湿滑,尤其在山路与弯道处风险较大,有些路段甚至已被禁止通行,这无疑给此次科考带来些许障碍,但所幸,一行人最终顺利到达永宁山。一下车,大家便被这出露的交错红层所震撼,流畅的红层纹理沿着山体蜿蜒盘旋,科考队一行顺着丹霞地层的坡度一路向上,专家拿出早已备好的地质锤与当地丹霞分布图,向直播面对的数十万网友分享这别样的雪后丹霞山,科普其历经亿年的成因机理。

  走到山坡中央,向上驻足,便能清晰看到永宁山上层雄踞突兀的山顶间分布着崖居古寨,兀然耸立似一座通天宝塔;向下望去,逶迤东去的洛河环绕其侧,正好在永宁山下拐了个弯。永宁山所处的志丹县历代都是边关要地,此山古寨上有塔台瞭望敌情,下有洛河水汲饮众人,加之其地势险要,多为气势雄伟的峭崖绝壁,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土著者便称其为“永宁山”,取其永远安宁之意。沿途,随处可见古时栈道打孔留下的痕迹,还依稀可见土著者凿出的阶梯古道,经数年来的风化与水蚀影响,古道的痕迹逐渐模糊,但永宁山的丹霞地貌仍分外壮观,即使是白雪覆盖,也无法磨灭其色泽与纹理,反倒为其增添了别样的雪后风采。

  永宁山

  如果说,突兀高耸的永宁山展现的是丹霞遗世独立,峭壁陡绝的雄浑气势,那藏匿于黄土层之下的峡谷便是丹霞地貌造型各异、曼妙动人的绰约风姿。在甘泉县西北向近60公里处的雨岔村分布着桦树沟、牡丹沟、龙巴沟等多处丹霞地貌峡谷,峡长从210米至2500余米不等,具备窄狭、多弯、一线天等典型特点,不仅是游客的必要打卡之地,也是科考队研究丹霞及黄土高原地质特征的重要基地。

  桦树沟

  科考队一行一路辗转到达甘泉雨岔大峡谷时,已是当天的下午时分,由于景区依然封闭,到达峡谷位置时,路上积雪较厚,要下到峡谷入口,必经一段坡度陡长且冰滑的阶梯,一行人在手持各种拍摄和科考设备的情况下,路途较为艰难。到达平缓处,便可进入峡谷,一眼望去,峡谷内蜿蜒曲折,向前走去,可谓一步一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谷壁光洁犹如石磨,峡谷逼仄处难见天日,宽敞处则有日光和落雪同时洒向谷壁,犹如幻境。漫步在峡谷深处,仿佛周身被红色波纹包围,谷壁湿润处有绿藓覆盖,不时又有积雪点缀,下有溪流穿过,上有蓝天黄叶,一幅冬雪丹霞沟谷图尽收眼底,并随着脚步的移动与光影的交错而变幻莫测。

  龙巴沟

  次日,当地气温持续降低,达到零下15摄氏度,怀着对科学探究的执着与热忱,科考队员们无惧严寒,继续向甘泉县龙巴沟挺进。龙巴沟的丹霞峡谷地貌与雨岔大峡谷,包括此前去往的牡丹沟大峡谷形态相似,仅在规模和走向上存在差异,经专家解释,这与三者所处位置所受的风化与流水侵蚀等差异有关。在为期两日的科考行进途中,科考专家、记者与关注此次科考的直播网友的互动讲解一直持续进行,在沿途科普和线上问答环节,专家向网友科普了关于丹霞地貌的成因机理、壶穴的形成、横纹出现的原因等一系列地质原理,揭开了陕北丹霞千万年的奥秘。

 

  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其地层基础、岩石结构、构造隆升及水流侵蚀与风力改造等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岩层的斜层理、交错层理为丹霞地貌提供了流畅的线条,流水与风力侵蚀则为丹霞雕刻了奇异的造型,砂岩的成分与三价铁氧化物为丹霞添上了一抹红,而这一过程则要经过上千万年的精细雕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便绝妙于此。此次随行科考见识到的峡谷实则是丹霞地貌幼年期呈现的沟谷形态,而永宁山则是丹霞地貌发育到壮年的方山形态,在往后的岁月中,随着雨水冲刷、风力侵蚀等因素的不断改造,这些质同而形异的丹霞地貌还将不断地变幻着姿态,诉说着地球故事。

 

 

  此次雪中丹霞科考活动为期两天,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丹霞科考项目组的专家成员向华商报社面向的近百万网友进行了三场地学科普互动,在镜头下,网友直观地感受到雪后塞上的黄土高原凛冽与生气相映,欣赏到陕北丹霞的雄浑与柔美并存,了解到白垩纪以来地壳的演化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认识到坚守在一线的地质科研工作者的魅力与不凡,那些因脚下的崎岖而晃动不稳的画面,正是地质人野外工作的常态纪实。为了进一步了解自然,认识地球,他们,一直在路上。